【白面书生的词语意思是什么】“白面书生”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外表文雅、读书多但缺乏实际经验或能力的人。这个词语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通常用于批评那些只会纸上谈兵、不切实际的人。
一、词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词性 | 名词/形容词 |
| 结构 | 联合式 |
| 出处 |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彼可取而代也!’……其人之为子也,有勇无谋,贪于财,好色,少仁义。”后世引申为“白面书生”。 |
| 字面意思 | 白净的脸面,书写的学者,比喻外表文雅但缺乏实践能力的人。 |
| 引申含义 | 指那些只知读书、不懂实务、不接地气的人。 |
| 感情色彩 | 贬义 |
二、使用场景
| 场景 | 说明 |
| 批评他人 | 用于指出某人虽然读书多,但缺乏实际能力或处理问题的能力差。 |
| 自我反思 | 有时也可用于自我警醒,提醒自己不要只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 |
| 文学作品 | 在小说、剧本中常用来塑造一些迂腐、理想化的人物形象。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词语 |
| 近义词 | 纸上谈兵、空谈理论、书呆子、儒弱之人 |
| 反义词 | 实干家、能人、实干派、实践者 |
四、例句参考
1. 他虽然读了很多书,但做事总是纸上谈兵,是个典型的白面书生。
2. 这个项目的失败,正是因为领导是位白面书生,不懂实际操作。
3. 不要只做白面书生,要多去实践,才能真正成长。
五、总结
“白面书生”一词虽源于古代对文人的描述,但在现代语境中更多带有讽刺意味,强调的是“纸上谈兵”和“脱离实际”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避免成为“白面书生”,既要重视学习,也要注重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