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平仄】《清平乐》是词牌名,源自唐代教坊曲,后成为宋词中常见的词调之一。其音律优美,节奏感强,常用于抒情或写景。在创作《清平乐》时,掌握其平仄规则至关重要,这是保证词作符合音律、朗朗上口的基础。
以下是对《清平乐》平仄格式的总结与分析:
一、词牌简介
《清平乐》属于双调,共四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一叠韵。其结构紧凑,意境深远,常见于宋代文人笔下,如晏殊、辛弃疾等均有佳作传世。
二、平仄规则总结
句式 | 平仄格式 | 说明 |
上片第一句 | 仄仄平平 | 如“春归何处” |
上片第二句 | 平平仄仄 | 如“寂寞无行路” |
上片第三句 | 仄仄平平 | 如“细雨湿衣看不见” |
上片第四句 | 平平仄仄 | 如“东风无力百花残” |
下片第一句 | 仄仄平平 | 如“旧时天气旧时衣” |
下片第二句 | 平平仄仄 | 如“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
下片第三句 | 仄仄平平 | 如“花落人独立” |
下片第四句 | 平平仄仄 | 如“微雨燕双飞” |
> 注:部分词作在实际运用中会有所变通,但总体仍遵循此基本格式。
三、注意事项
1. 押韵要求:《清平乐》一般为仄韵,且上下片各押一韵,有时还会出现叠韵(如“归去来兮”式的重复)。
2. 对仗工整:虽然不严格要求对仗,但在某些作品中,上下句之间会有意象上的呼应。
3. 情感表达:该词牌多用于抒发闲适、忧思或怀古之情,故在选词用字上需注意意境统一。
四、示例对比
以晏殊《清平乐·春归何处》为例:
>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从平仄上看,基本符合上述格式,同时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是《清平乐》的典范之作。
五、结语
《清平乐》作为传统词牌,不仅具有音乐性,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掌握其平仄规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创作这一类词作。对于初学者而言,建议多读经典作品,结合实际写作练习,逐步掌握其韵律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