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当千什么意思】“一骑当千”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战争场景,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勇猛无敌、战斗力极强,能够以一敌百。这个成语在现代语境中也被广泛用于比喻某人在某个领域具有超强的个人能力或影响力。
一、成语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一骑当千 |
拼音 | yī qí dāng qiān |
出处 | 《后汉书·马援传》:“吾从弟少游,常哀吾有六尺之躯,而不能以一骑当千人。” |
释义 | 一人可抵千人,形容英勇善战、能力出众。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个人能力强大、战斗力极强。 |
近义词 | 一夫当关、力能扛鼎、独当一面 |
反义词 | 无能为力、不堪一击、寡不敌众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一骑当千”最早出现在《后汉书·马援传》,原意是指一个人可以抵挡一千人的攻击,形容武将勇猛。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引申为对个人能力的高度赞扬,不仅限于军事领域,也可用于文学、体育、商业等各个领域。
例如,在体育比赛中,一名运动员表现出色,单枪匹马带领队伍获胜,就可以用“一骑当千”来形容他的表现。
三、现代应用举例
场景 | 应用示例 |
体育 | 篮球比赛中,一名球员连续得分,帮助球队逆转胜利,被称为“一骑当千”。 |
商业 | 公司中一位高管独自承担重要项目,最终成功扭转局面,被同事称为“一骑当千”。 |
文学 | 小说中主角孤身一人对抗强敌,展现出非凡实力,作者常用“一骑当千”来描写其英勇形象。 |
四、注意事项
虽然“一骑当千”是褒义词,但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过度夸张,否则可能显得不够客观。此外,该成语更适用于强调个人能力的场合,不适合描述团队协作或集体努力的结果。
五、结语
“一骑当千”作为一个富有力量感的成语,不仅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也在现代生活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提醒我们,无论是在哪个领域,拥有强大的个人能力和坚定的意志,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