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鹤亭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放鹤亭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以“放鹤亭”为题,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本文将对《放鹤亭记》的原文进行整理,并提供相应的白话翻译,便于读者理解。
一、
《放鹤亭记》通过描写放鹤亭的环境和人物活动,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闲适生活的追求。文中通过描绘鹤的自由飞翔,象征了超脱尘世、回归本真的理想境界。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淡泊名利、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文言文原文 | 白话翻译 |
王子猷居山阴,尝乘月夜泛舟,见江上烟波浩渺,遂命童子曰:“可往东山访戴。” | 王子猷住在山阴,有一次在月夜乘船出游,看到江面上烟波浩渺,便对书童说:“可以去东山拜访戴逵。” |
舟行三里,忽闻空中有鹤鸣,其声清越,如击玉磬。 | 船走了三里地,忽然听到空中传来鹤的鸣叫,声音清脆悠扬,像是敲击玉磬。 |
子猷喜曰:“此非吾所求者乎?”遂登岸,寻其声而至。 | 王子猷高兴地说:“这不正是我所寻求的吗?”于是上岸,顺着声音找了过去。 |
见一老翁,披鹤氅,坐石上,鼓琴而歌。 | 看到一位老人,穿着鹤羽制成的大衣,坐在石头上,弹琴唱歌。 |
子猷问曰:“君何人也?”老翁曰:“吾,嵇康之友也。” | 王子猷问:“您是什么人?”老翁回答:“我是嵇康的朋友。” |
子猷曰:“昔闻嵇康善琴,今闻君亦能琴,岂非异事?” | 王子猷说:“以前听说嵇康擅长弹琴,如今听您也能弹琴,难道不是一件奇事吗?” |
老翁曰:“琴者,心之声也。吾之所好,不在琴,在乎山水之间耳。” | 老翁说:“琴是内心的声音。我所喜爱的,不在于琴,而在于山水之间。” |
子猷曰:“然则吾今日之游,得其所矣。” | 王子猷说:“那么我今天这次游玩,算是找到了归宿。” |
于是,二人相与笑,饮于石上,尽日而归。 | 于是两人一起笑着,在石头上喝酒,直到天黑才回去。 |
三、文章主旨
《放鹤亭记》通过王子猷与老者的相遇,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文章不仅描写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作者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篇文章提醒我们应适时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四、结语
《放鹤亭记》虽篇幅不长,但意境深远,语言简练,是苏轼散文中的佳作。它不仅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通过阅读此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同时也启发我们在纷繁世界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