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前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奏章,表达了他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朝廷的忠诚。文中提到“临危受命”这一关键词的句子,体现了诸葛亮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承担重任的精神。
一、
《出师表》全文共13段,语言质朴真挚,情感深沉。其中,“临危受命”虽未直接出现在文中,但其精神贯穿全文,尤其体现在诸葛亮面对国家动荡、战事频繁时,依然选择以国事为重,不计个人安危,主动请缨北伐,表现出极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文章中关于“临危受命”的体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忠心耿耿,不避艰险
- 尽职尽责,鞠躬尽瘁
- 忧国忧民,情深义重
这些内容都反映出诸葛亮在国家危难时刻所展现出的担当精神。
二、相关句子整理(含“临危受命”意涵)
序号 | 句子原文 | 意思简析 |
1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表达了先帝对他的信任,也暗示了他接受重任的前提。 |
2 |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这是“临危受命”的典型表达,说明他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接受了重任。 |
3 |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强调自己对先帝和后主的忠诚,以及尽职尽责的态度。 |
4 |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 表明他已做好准备,准备北伐,体现出责任感。 |
5 |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表达了他即将出征时的复杂心情,既有不舍也有坚定。 |
三、结语
《出师表》不仅是诸葛亮对后主的劝谏,更是他一生忠诚与担当的写照。“临危受命”虽未明确出现,但整篇文章都在诠释这一精神。诸葛亮在国家危难之时,不计个人得失,毅然承担起北伐大任,这种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