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绥指哪里】“晋绥”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常出现在中国近代史尤其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相关文献中。为了更好地理解“晋绥”的含义,以下将从其历史背景、地理范围及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
一、
“晋绥”是“晋”与“绥”两个地区的合称,主要指的是山西省和绥远省(现属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这两个地区在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军事和政治区域,尤其在抗日战争期间,晋绥边区成为八路军的重要根据地之一。
晋绥地区地处华北,北接蒙古高原,南临黄河流域,东靠太行山脉,西邻陕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该地区地形复杂,山地丘陵较多,适合开展游击战争,因此成为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的重要活动区域。
在抗战后期,晋绥边区逐渐发展为晋绥解放区,成为解放战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1949年后,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原绥远省并入内蒙古自治区,“晋绥”这一名称逐渐淡化,但在历史研究中仍具有重要意义。
二、晋绥地区简要对照表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含义 | “晋”指山西省,“绥”指原绥远省(今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合称“晋绥”。 |
| 地理位置 | 山西省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位于华北与西北交界地带。 |
| 历史时期 | 主要活跃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八路军的重要根据地之一。 |
| 地形特点 | 山地丘陵多,河流众多,适合开展游击战。 |
| 政治地位 | 抗战时期为晋绥边区,解放后成为晋绥解放区,是中共重要战略区域。 |
| 现状 | 绥远省已撤销,合并至内蒙古自治区;“晋绥”作为历史概念保留,用于学术研究。 |
三、结语
“晋绥”不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承载着一段重要的历史记忆。它见证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英勇斗争,也反映了中国近代行政区划的变化与发展。了解“晋绥”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