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守信的原文和翻译】在古代文献中,“范式守信”是一个体现诚信与礼仪的重要典故。它出自《后汉书·范式传》,讲述了东汉时期名士范式与张劭之间以信为本、重情重义的故事,展现了古人对“信”的高度重视。
一、原文
范式是东汉时期的士人,与同窗好友张劭结下了深厚友谊。两人约定两年后相见,范式因事未能如期赴约,但始终坚守承诺,最终如约而至,令张劭深感敬佩。这个故事强调了“信”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古人对诺言的尊重与践行。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 | 范式,字巨卿,年轻时在太学读书,与汝南人张劭是朋友。 |
劭卒,式悲泣,葬之。 | 张劭去世后,范式悲痛哭泣,亲自为其安葬。 |
后二年,式乃往省之。 | 两年后,范式前去探望他。 |
母曰:“都已死矣。” | 他的母亲说:“他已经死了。” |
式曰:“吾与劭约,期以某日,今虽死,吾必往。” | 范式说:“我和张劭有约,约定在某天见面,现在他虽然死了,我一定要去。” |
母曰:“生者不可复见,死者不可复生。” | 母亲说:“活着的人不能再见,死人也不能复活。” |
式曰:“吾与劭共学,既死,吾岂可违其约?” | 范式说:“我和张劭一起学习,既然他已经死了,我怎么能违背约定呢?” |
母哀之,遂发棺视之,果有衣冠,如生。 | 母亲被感动,于是打开棺木查看,果然看到张劭穿着整齐,如同活着一样。 |
三、总结
“范式守信”不仅是一则关于友情与诚信的故事,更是古代文化中“信”这一道德观念的生动体现。范式的行为展现了他对承诺的坚定信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信”的重视程度。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注重诚信与责任。
通过此故事,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友谊不仅是情感的联系,更是建立在信任与承诺之上的。范式的行动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