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牍的意思和含义】“牍”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汉字,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它在古代多用于书写或记录文字的材料,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下面将从字义、来源、用法及常见搭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牍”字原意为木片或竹片制成的书写材料,常用于古代的文书、信件或简牍之中。随着纸张的普及,“牍”逐渐被取代,但其在文学、历史文献中仍有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牍”多用于特定语境,如“奏牍”、“书牍”等,表示官方文书或书信往来。
此外,“牍”也常与“简”连用,形成“简牍”,指古代的书籍形式。在文学作品中,“牍”有时也象征着文人墨客的书写工具,体现文化底蕴。
需要注意的是,“牍”字发音为“dú”,读音与“独”相同,但意义不同,不可混淆。
二、表格:牍的意思和含义
项目 | 内容 |
汉字 | 牍 |
拼音 | dú |
部首 | 木 |
结构 | 左右结构 |
基本意思 | 古代用于书写的木片或竹片;泛指文书、书信 |
引申义 | 官方文书、书信往来;象征文人书写工具 |
常见搭配 | 简牍、奏牍、书牍、尺牍 |
使用场景 | 古代文书、文学作品、历史文献中 |
现代使用 | 较少,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表达 |
同音字 | 独(dú) |
注意事项 | 不可与“独”混淆,注意字义区分 |
三、结语
“牍”作为古代书写材料的代表,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已不常用,但在阅读古籍、研究历史或文学创作中仍有一定价值。了解“牍”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