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了夫人又拆兵是什么意思】“赔了夫人又折兵”是一句中国民间俗语,常用于形容在某种行动中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还遭受了更大的损失。这个说法最早来源于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后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用来比喻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的行为。
一、含义总结
“赔了夫人又拆兵”字面意思是:既失去了“夫人”(指重要的人或物),又损失了“兵”(指力量或资源)。它形象地表达了在一场计划或行动中,不仅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反而导致了更大的失败和损失。
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贬义,用来批评那些缺乏远见、决策失误或者过于冒险的行为。
二、来源与演变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源自《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及“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但“赔了夫人又折兵”并非直接出自原著,而是后人总结的俗语 |
原意 | 周瑜为了骗曹操,假意将妹妹嫁给刘备,结果刘备顺利逃脱,周瑜不仅没得到人,还损失了兵力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讽刺那些因贪图小利而造成更大损失的行为 |
三、常见使用场景
场景 | 举例 |
商业投资 | 投资者盲目跟风,最终亏损严重,甚至血本无归 |
人际关系 | 为了讨好别人而失去自我,结果被人利用 |
军事行动 | 战略失误,导致兵力损失,同时目标也未能达成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得不偿失、因小失大、竹篮打水 |
反义词 | 收益颇丰、事半功倍、一举两得 |
五、总结
“赔了夫人又折兵”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提醒人们在做决定时要深思熟虑,避免因一时冲动或贪婪而付出更大的代价。它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总结,也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警示。
通过了解这句俗语的背景和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智慧,并在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