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匕鬯不惊的意思】“匕鬯不惊”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祭祀礼仪。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匕和鬯都不被惊动”,用来形容人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表现得非常镇定、从容不迫,没有丝毫慌乱。
一、成语解析
- 匕:古代用于舀食物的勺子,常用于祭祀。
- 鬯:一种香酒,也用于祭祀仪式中。
- 不惊:没有受到惊扰或动摇。
因此,“匕鬯不惊”原意是说在祭祀过程中,匕和鬯都没有被惊动,引申为人在危急时刻依然保持冷静、沉着应对。
二、成语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二十年》:“其人也,有道,故能以礼事神,匕鬯不惊。”后来多用于形容人处变不惊、临危不惧。
三、现代用法与意义
在现代语境中,“匕鬯不惊”多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面对突发事件、压力或危险时,依然能够保持冷静、理智,不轻易被外界干扰。这种品质常被视为一种成熟、稳重的表现。
四、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匕鬯不惊 |
拼音 | bǐ chàng bù jīng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年》 |
字面意思 | 匕和鬯都没有被惊动 |
引申含义 | 形容人处变不惊、冷静从容 |
使用场景 | 描述人在紧急或压力下仍能保持镇定 |
近义词 | 面不改色、临危不惧、泰然自若 |
反义词 | 手足无措、惊慌失措、六神无主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赞扬人的冷静、沉着、有担当 |
五、结语
“匕鬯不惊”不仅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人生态度。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学会像古人那样在风雨中保持内心的平静,是一种难得的修养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