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标识规定】为规范保健食品的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国家相关部门对保健食品的标识内容、形式及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这些规定不仅有助于消费者识别产品特性,也对企业的生产、销售行为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下是对《保健食品标识规定》的核心内容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核心
1. 产品名称:必须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不得使用夸大或误导性的词汇。
2. 批准文号:应标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国食健注”或“国食健进注”等批准文号。
3. 功能声称:仅限于经批准的功能,不得随意添加未获批的健康功效描述。
4. 适宜人群与不适宜人群:需明确标注适用人群及禁忌人群。
5. 食用方法与剂量:应详细说明每日推荐用量及服用方式。
6. 注意事项:包括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储存条件等信息。
7. 生产日期与保质期:必须清晰标注,确保消费者了解产品的有效期。
8. 生产企业信息:包括企业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9. 警示语:如“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等提示性语言。
二、保健食品标识规定一览表
项目 | 内容要求 |
产品名称 | 必须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不得使用夸大或误导性词汇 |
批准文号 | 应标明“国食健注”或“国食健进注”等国家批准文号 |
功能声称 | 仅限经批准的功能,不得擅自增加未经验证的健康功效 |
适宜人群 | 明确标注适用人群及禁忌人群 |
食用方法与剂量 | 清晰说明每日推荐用量及服用方式 |
注意事项 | 包括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储存条件等 |
生产日期与保质期 | 必须清晰标注,确保消费者了解产品有效期 |
生产企业信息 | 包括企业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
警示语 | 如“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等提示性语言 |
通过以上规定,保健食品的标识更加规范化、透明化,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信任度。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信息真实、准确,避免因标识不规范而引发法律风险或消费者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