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的解释是什么】“耄耋”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描述年老的人。在古代文学和现代汉语中,“耄耋”多用来形容年纪非常大的人,尤其是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这个词语不仅具有语言上的美感,还承载着对长寿和智慧的尊重。
下面是对“耄耋”的详细解释和相关知识总结:
一、基本含义
项目 | 内容 |
词性 | 名词 |
含义 | 指年老的人,尤指七十至八十岁的高龄老人 |
来源 | 出自《礼记·曲礼上》:“七十曰耄,八十曰耋。” |
二、词语来源与演变
“耄”和“耋”原本是两个独立的词,分别表示不同年龄段的老人。“耄”原指七十岁左右的人,“耋”则指八十岁左右的人。后来这两个字被合并使用,成为“耄耋”,泛指年事已高的人。
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长寿,认为高寿是一种福气。因此,“耄耋”也常出现在诗词、书信和礼仪中,表达对长辈的敬重。
三、常见用法举例
例句 | 解释 |
“他虽已届耄耋之年,仍精神矍铄。” | 表示这位老人虽然年纪大,但身体依然健康。 |
“耄耋老人回忆起年轻时的往事。” | 强调老人经历了许多人生故事。 |
“社会应给予耄耋老人更多的关怀。” | 表达对老年人群体的关注与尊重。 |
四、与其他类似词语对比
词语 | 含义 | 适用范围 |
耄耋 | 年老之人,七十至八十岁 | 泛指高龄老人 |
老迈 | 年老体衰 | 带有贬义或中性 |
高龄 | 年纪很大 | 多用于正式场合 |
白发 | 形容年老 | 更强调外貌特征 |
五、文化意义
在中华文化中,尊敬老人是一种传统美德。“耄耋”不仅是年龄的象征,更代表着智慧、经验和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在现代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耄耋”一词也越来越多地被用来唤起人们对老年群体的关注与关爱。
六、小结
“耄耋”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词语,用来形容年事已高的老人。它不仅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长寿和智慧的崇尚。在日常交流和文学作品中,正确使用“耄耋”可以让语言更加典雅、得体。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古汉语词汇或成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