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这句话出自哪篇作品】一、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是一句具有深刻道德寓意的古语,常用于强调个人操守与尊严的重要性。这句话强调了有志之士不会接受不义之财或带有侮辱性质的施舍,体现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对人格操守的高度要求。
该句最早出自《后汉书·王充传》,是东汉史学家范晔所著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在原文中,这句话被用来说明一个人应保持清白、自尊,不因一时之需而丧失原则。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这句话的出处和背景,以下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整理。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句子原文 |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出处 | 《后汉书·王充传》 |
作者 | 范晔(东汉史学家) |
语境背景 | 原文意在说明人应坚守节操,不为外物所动 |
含义解释 | “盗泉之水”比喻不义之财;“嗟来之食”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整句话强调有志之人和廉洁之人都不应接受不正当的恩惠 |
文化意义 | 体现儒家思想中的“廉耻”观念,影响深远,常被引用以教育后人保持操守 |
三、结语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不仅是一句警世名言,更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诱惑与压力时,应坚守内心的道德底线,不为外力所动摇。通过了解其出处与内涵,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古人对于人格修养的重视,也更有助于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践行这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