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瓴是指什么】“高屋建瓴”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史记·高祖本纪》中的典故。原意是站在高高的屋顶上,把瓶子里的水倒下来,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的形势或掌握全局、掌控局势的能力。在现代语境中,“高屋建瓴”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在处理问题时具有战略眼光和全局思维,能够从宏观角度把握方向,从而高效地解决问题。
一、
“高屋建瓴”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强调的是站在高处看问题、把握全局的能力。它不仅仅是一种物理上的高度,更是一种思想上的高度。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往往能够在复杂环境中迅速抓住关键,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策略。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领导者、决策者或者战略家的思维方式,表示他们具备远见卓识,能够以宏观视角看待问题,从而做出更加精准的判断和决策。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高屋建瓴 |
出处 | 《史记·高祖本纪》 |
原意 | 站在高屋上倾倒瓶中的水,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的形势 |
现代含义 | 指从高处、宏观角度把握问题,具有战略眼光和全局思维 |
使用场景 | 描述领导力、战略规划、宏观分析等情境 |
同义词 | 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居高临下 |
反义词 | 一叶障目、目光短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常见搭配 | 高屋建瓴地分析、高屋建瓴地决策、高屋建瓴的战略布局 |
三、结语
“高屋建瓴”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拥有“高屋建瓴”的视野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团队管理,都离不开对全局的把握和对未来的预判。因此,培养“高屋建瓴”的思维,是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